技術文章
【JD-EL2】【競道科技EL光伏組件檢測設備,助力太陽能高效率發展!】
手持式 EL 測試儀檢測時,環境光照會對結果產生干擾嗎?
在光伏電站戶外運維中,手持式 EL 測試儀常需在不同光照環境下作業,而環境光照(尤其是自然光中的近紅外成分)會對檢測結果產生顯著干擾,若未采取防護措施,可能導致缺陷誤判或漏判。要理解這一干擾的本質,需從 EL 檢測原理與光照成分的相互作用入手,結合實際場景分析干擾程度,并掌握對應的抗干擾方法。
從檢測原理來看,手持式 EL 測試儀的核心是捕捉組件電致發光產生的近紅外光(波長約 900-1100nm),通過分析近紅外光的分布判斷缺陷 —— 正常區域發光均勻,隱裂、虛焊區域因電流傳導受阻,近紅外光強度減弱,呈現 “暗斑" 或 “暗線"。而環境光照(尤其是陽光)中,除了可見光,還包含大量近紅外光(占陽光總能量的 50% 以上),這些外界近紅外光會與組件自身的電致發光信號疊加,導致檢測儀的圖像傳感器接收到的 “總光信號" 中,干擾信號占比升高,掩蓋真實的缺陷特征,這是干擾產生的核心機制。
不同光照強度下,干擾程度存在明顯差異。強光環境(如正午陽光、晴天無遮擋場景)是干擾最嚴重的情況:外界近紅外光強度遠超組件電致發光信號,會導致檢測圖像整體亮度偏高,隱裂區域的 “暗斑" 被淡化 —— 原本清晰的隱裂線條可能變得模糊,甚至消失,造成漏判;同時,陽光照射組件表面時,若存在灰塵、水漬,會產生光的散射或反射,在圖像上形成 “亮斑",與正常發光區域的亮度差異混淆,可能將污漬誤判為 “偽缺陷"。例如,夏季正午檢測時,若未遮擋陽光,原本寬度 20 微米的細微隱裂,在疊加外界近紅外光后,圖像上僅能看到微弱的亮度變化,極易被忽視。
弱光環境(如陰天、傍晚、樹蔭下)的干擾雖有所減弱,但仍不可忽視。陰天時,云層雖過濾部分陽光,但近紅外光仍會穿透云層到達組件表面;傍晚時分,陽光角度降低,近紅外光的入射強度雖下降,但組件自身的電致發光信號也會因溫度降低而減弱(低溫會降低電池片載流子活性,減少近紅外光輸出),此時外界近紅外光的干擾占比相對升高,仍可能導致圖像對比度下降 —— 隱裂區域與正常區域的亮度差值縮小,增加缺陷識別難度。例如,陰天檢測時,若組件存在輕微虛焊(近紅外光強度僅比正常區域低 10%),疊加外界干擾后,這一亮度差異可能被壓縮至 5% 以下,超出人眼或算法的識別閾值,導致漏判。
夜間或室內弱光環境(如倉庫抽檢、夜間運維)的干擾最小,但需注意人工光源的影響。若檢測時周圍存在大功率白熾燈、紅外加熱器等設備,其發出的近紅外光仍可能形成局部干擾 —— 例如,倉庫內的紅外取暖器靠近組件時,會使組件局部區域的外界近紅外光強度升高,在圖像上形成 “局部亮區",與正常區域的發光特征混淆,需避免此類人工紅外光源的直接照射。
針對環境光照的干擾,手持式 EL 測試儀需通過 “硬件防護 + 參數優化 + 操作規范" 三重措施規避。首先是硬件防護,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抗干擾手段:優質手持式 EL 測試儀會配備專用遮光罩,遮光罩采用近紅外光阻隔材質(如多層鍍膜的黑色遮光布),檢測時需將遮光罩覆蓋組件檢測區域,邊緣緊貼組件邊框,阻斷外界光照進入;部分機型的鏡頭還內置 “近紅外濾光片",可過濾掉波長 800nm 以下的可見光和雜散光,僅允許組件電致發光的 900-1100nm 近紅外光通過,從源頭減少干擾信號。例如,使用帶遮光罩的測試儀在正午檢測時,圖像對比度可提升 40% 以上,隱裂的識別率從 60% 提高至 95%。
其次是參數優化,通過調整檢測參數抵消干擾影響。在強光環境下,可適當降低相機的 “增益值"(減少圖像傳感器對光信號的放大倍數),避免整體圖像過亮;同時縮短 “曝光時間"(從常規的 80ms 調整至 40-50ms),減少外界近紅外光在傳感器上的累積時間,降低干擾信號的占比。但需注意,參數調整需適度 —— 過度降低增益或縮短曝光時間,可能導致組件自身的電致發光信號被削弱,需通過試拍確認:以 “正常區域發光清晰、無過亮泛白,隱裂區域可辨" 為標準,逐步微調參數。
最后是操作規范,通過合理選擇檢測時機與姿勢減少干擾。戶外檢測時,優先選擇清晨(日出后 1-2 小時)或傍晚(日落前 1-2 小時),此時陽光強度較低,近紅外光干擾較弱;若必須在正午檢測,需盡量選擇組件背陰面(如電站的陰影區域),或用遮陽傘輔助遮擋陽光。操作時,需保持測試儀鏡頭與組件表面垂直,避免鏡頭正對陽光入射方向(防止陽光直接進入鏡頭),同時確保遮光罩與組件貼合緊密,無縫隙漏光 —— 例如,檢測斜屋頂組件時,可借助梯子調整身體姿勢,使遮光罩覆蓋組件,避免因貼合不緊導致的 “側漏光"。
綜上,手持式 EL 測試儀檢測時,環境光照(尤其是近紅外成分)會對結果產生明顯干擾,且強光環境下干擾最為嚴重,可能導致缺陷漏判或誤判。但通過配備專用遮光罩、優化檢測參數、選擇合適檢測時機等措施,可有效抵消干擾影響,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在實際運維中,需根據現場光照條件靈活調整抗干擾策略,避免因忽視光照干擾導致的運維決策失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