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中心
智慧燈桿環境傳感器體積小、重量輕,可快速部署于傳統氣象站難以覆蓋的區域(如城市樓宇、農田、山區、森林等)。例如,在農業領域,農民可將傳感器分散放置于不同地塊,實時監測土壤溫濕度、光照強度等參數,指導精準灌溉,彌補傳統氣象站空間分辨率不足的缺陷。
超聲波氣象傳感器采用低功耗設計(如太陽能供電),單臺設備成本僅為傳統氣象站的1/10至1/5,且支持無線數據傳輸,無需人工現場讀取數據,大幅降低運維成本。某城市在交通要道部署微型傳感器后,道路氣象監測成本下降60%,同時實現24小時實時數據更新。
八要素微氣象儀在小麥、玉米等大田作物中,傳感器可結合土壤墑情與氣象預報(如未來3天無降雨),制定“按需灌溉”策略。內蒙古某農業合作社應用后,畝均用水量從400立方米降至280立方米,同時小麥千粒重增加5克,畝產提升12%。
五要素一體氣象傳感器在溫室大棚中,傳感器可聯動通風、遮陽、灌溉系統,構建閉環控制體系。例如,當光照強度超過8萬勒克斯時,系統自動開啟遮陽網并增加灌溉頻次,降低棚內溫度;同時,通過土壤濕度與氮磷鉀傳感器數據,實現水肥一體化精準配比。山東某蔬菜基地應用后,單畝年產值從8萬元增至12萬元,水資源利用率提高50%。
多合一氣象傳感器數據通過實時感知、智能分析與場景化應用,已成為智慧旅游的核心驅動力,其賦能路徑主要體現在提升游客體驗、保障旅游安全、優化景區管理、促進生態保護與推動產業創新五大維度。
超聲波微氣象儀數據可實時識別暴雨、雷電、大風等災害風險,觸發分級預警機制。例如,陜西太白山景區通過風速、降雨量傳感器聯動,在暴雨來臨前30分鐘向游客推送索道停運預警,并自動規劃避險路線;江西武功山依托負氧離子與小氣候監測站,提前2小時預警山洪風險,指導景區關閉涉水區域。數據顯示,引入氣象監測后,山岳型景區因天氣導致的事故率下降60%以上。